儲能系統具有平抑光伏發電波動、跟蹤發電計劃出力,電量時移等作用,儲能系統與光伏電站聯合應用已經成為全球儲能發展的重要方向。與國外大量儲能項目與光伏電站共享站址實現多元化應用並獲得多重收益的模式相比,我國光伏加儲能的大部分項目仍以技術示範和模式驗證為主。如國電投黃河水電公司於2018年6月投資運營的青海共和多能互補驗證項目,采用磷酸鐵鋰電池、三元鋰電池、鋅溴液流電池和全釩液流電池,對儲能系統的電池特性、容量配比、系統匹配以及控制進行研究,並對水光儲互補協調運行模式進行了驗證;華能集團於2017年12月投運的青海格爾木直流側光伏電站儲能項目,采用鉛炭電池、磷酸鐵鋰電池,探索和應用了一種分布式直流側光伏儲能技術;由國網浙江省電力公司承擔的南麂島微網示範工程項目,采用磷酸鐵鋰電池和超級電容,該項目是全國建成的首個離網型兆瓦級智能電網項目,為離網型海島供電範本。

在這些示範項目的促動下,截至2018年底,中國已投運的、與光伏相配套的儲能項目(以下簡稱“光儲項目”)的累計裝機規模達到了259.6MW,占中國儲能投運項目總規模的25.7%。2018年的光儲項目規模相比2017年增長了41.4%,其原因在於黃河水電、魯能集團、協合新能源等新能源企業對儲能的理解和認識逐步加深,同時對儲能為光伏電站帶來的價值進一步認同,進而在集中式光伏電站中部署儲能項目的力度增大。

國內光儲項目按應用模式可分為集中式光儲和分布式光儲。集中式光儲主要是儲能與“三北”地區的大型光伏電站相結合,實現削峰填谷,跟蹤計劃出力,提供電網支撐和平抑波動等功能。分布式光儲的應用場景則相對多樣,包括偏遠地區儲能、工業儲能、海島儲能等,儲能主要用於節省用戶電費支出、參與需求響應、提高光伏自發自用水平、替代電纜鋪設/減少柴油發電等。

截止至2018年底,中國已投運的、與集中式光伏電站配套建設的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達到145.1MW,占所有光儲項目總規模的55.9%,項目主要分布於青海,河北,甘肅,西藏等地區。其中,青海的累計投運規模最大,達到84.3MW,占比58.1%;其次是河北和甘肅,累計投運規模分別為22.0MW和17.0MW

從已投運的集中式光儲項目的應用類型上看,一類是多能互補類的示範驗證項目,包括青海魯能海西州多能互補集成優化國家示範工程,張北風光儲輸示範項目、甘肅玉門風光儲電網融合示範項目,寧夏吳忠國電電力太陽山風光儲發電項目等。

風光互補應用能夠綜合風力發電和太陽能發電的優勢,解決單獨使用風力發電或太陽能發電受季節和天氣等因素制約的問題,使得風力發電和太陽能發電形成互補,風光互補發電站的輸出功率較單獨的風力發電站或單獨的光伏發電站輸出功率更穩定,有利於提高供電的可靠性和資源的利用效率,更有利於電網接納。在風光的基礎上配置儲能,則能夠對風電、光伏進行進一步的優化和補償,最終提高發電的穩定性和連續性。

另一類是直接與集中式光伏電站相結合的儲能項目,包括黃河水電青海共和光儲項目、協合新能源西藏乃東光儲項目、北控清潔能源西藏羊易儲能電站項目等。此類項目主要集中於光照資源較為豐富、大型光伏電站較為集中的地區,如青海。在這類區域,晴朗天氣下光伏電站所發的“饅頭”發電曲線特性使得中午時段出現發電高峰,而線路無法接納所有光伏電站的高峰電量,進而導致棄光的發生。在棄光比例高的地區,對於一些上網電價高的光伏電站來說,安裝儲能將中午的棄電存儲起來,在非高峰時段送入電網,則能夠降低棄光損失,同時還能減少考核。

1.2.2分布式光儲項目

截至2018年底,中國已投運的、與光伏相結合的分布式儲能項目累計投運裝機規模為114.5MW,占所有光儲項目規模的44.1%。從應用場景來看,相對集中式光儲,分布式光儲項目的應用場景更為多元化,涉及工業領域、海島、偏遠地區、軍方等。

在上述應用場景中,偏遠地區的儲能規模占分布式光儲總規模的比例最高,為53.2%,主要分布在青海、西藏、甘肅等地區。這些地區主要通過儲能與分布式光伏發電站結合的方式,解決當地用電困難的問題。

其次是工業用戶微電網光儲項目,規模占比達到20.3%,主要應用於工業園區,一方面提升光伏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利用峰谷價差套利、降低需量電費,以及參與需求響應獲取額外收益。

海島儲能項目主要用於提升海島供電的可靠性與穩定性,保障島上居民的生產和生活,同時還可以降低海島對柴油發電的依賴,保護海島環境。

此外,還有一些場景中也有光儲系統的應用,包括校園微網,社區光儲、光儲式充電站等。其中,光儲式充電站是將分布式光伏發電站,儲能裝置和充電設施連接成一個微網,根據需求與公共電網智能互動,並可實現並網、離網兩種不同運行模式,儲能裝置不僅可以儲存光伏發電的電能,還能緩解充電樁大電流充電時對區域電網的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