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挪威國家石油(Statoil)改名成 Equinor,從此事業範圍從石油、天然氣逐漸擴大,積極部署再生能源,最近又與義大利石油巨擘 Eni 旗下油氣工程承包商 Saipem 攜手合作,將聯合推動離岸浮動式太陽能計畫。
無論是 Equinor、Saipem 還是法商道達爾 TOTAL,最近歐洲石油巨頭為了分散風險進軍綠能,他們憑藉多年來在離岸鑽井平台、海底油氣管線累積起來的工程經驗,一躍進入離岸風電領域,更想投入新興、適用於更深的海域的浮動式離岸風電市場,擴大綠能發展空間。Saipem 還聲稱,未來 5-10 年內,將來海上工程有 50% 都是非油氣業務。
而最近這兩家石油大廠決定攜手合作,決定建立離岸式浮動太陽能,同時也將採用 Saipem 創新部門 XSight 的 Moss Maritime 技術,執行長 Moss Ida Husem 表示,這項技術不僅能適用於平靜海域,也可以裝設在多風海域。
通常水面型太陽能多裝設在水庫或是湖泊,基本上是平靜無波的淡水水域,其中浮動式太陽能對於土地面積不大的國家來說,是個發展綠能的好途徑,既不用與人爭地,太陽能板也能藉由水的冷卻效果提高發電效率與性能,與此同時也可以降低湖水蒸發與優養化,算是種一舉兩得的設備,因此裝置量也逐年升高。
不少研究也看好水面太陽能的發展,世界銀行報告還預測 3 種未來情景:若技術裝置比例占全球水庫的 1%,裝置量料可突破 404GW,其中非洲裝置量將達 101GW,北美與歐洲則分別是 126GW 與 20GW,中東與亞洲共約 116GW,南美與澳洲則為 36GW 與 5GW。
只是目前海面浮動式太陽能專案較少,畢竟這需要考量到更為複雜的海象環境與生態系統,浮筒、纜線與太陽能板也要抵禦鹹鹹的海水、時大時小的波浪,但若成功在狂浪(High Wave)太陽能領域有所突破,未來浮動式太陽能就不再僅侷限在湖面或是水庫,裝設範圍更廣,裝置量也可以再提高。
有許多廠商也為了提升太陽能系統防禦力,推出全新的太陽能裝設方法,像是 Ocean Sun 太陽能系統的模組與水面只有薄薄一層塑膠膜相隔,降溫效果比前兩者系統要佳,且塑膠薄膜也讓模組能隨著波浪上下起伏,大幅降低風阻。
目前歐洲也現身世界第一座離岸浮動式太陽能,開發商 Oceans of Energy 在荷蘭北海建設 Zon-op-Zee (=Solar-at-Sea)計畫,雖然規模只有少少的 56 片模組、容量約 17KW,但它可以抵禦 2 月中旬來襲的風暴席亞拉(Ciara),經歷 62 節風速與 5 公尺大浪後依然毫髮無傷。